韦编网

雠衅的意思

词 语雠衅
解 释【意思解释】1.怨仇﹐仇恨。
组 成 - -
近义词
反义词

雠衅相关的词语

仇雠【意思解释】仇敌;仇家: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雠寃【意思解释】1.亦作"雠寃"。 2.仇人﹐冤家。 3.报仇雪恨。
雠寇【意思解释】1.犹仇敌。
雠讼【意思解释】1.争讼。
雠货【意思解释】1.亦作"雠货"。 2.检验成品。
雠国【意思解释】1.敌国。
雠勘【意思解释】1.亦作"雠勘"。 2.校勘。
雠书【意思解释】1.亦作"雠书"。 2.校书。
雠家【意思解释】1.亦作"雠家"。 2.仇人。
雠害【意思解释】1.因仇恨而伤害。
雠疾【意思解释】1.亦作"雠疾"。 2.仇恨﹐憎恨。
雠杀【意思解释】1.亦作"雠杀"。 2.因仇恨而彼此相杀。
雠克【意思解释】1.亦作"雠克"。 2.仇敌。
雠古【意思解释】1.傲视古代的人或物。
雠正【意思解释】1.亦作"雠正"。 2.校正。 3.唐代官名。掌校勘书籍。
雠刊【意思解释】1.亦作"雠刊"。 2.谓校对刊正文字。
雠仇【意思解释】1.亦作"雠仇"。 2.仇敌。
雠比【意思解释】1.校对。
雠人相见,分外眼明【意思解释】1.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雠衅【意思解释】1.怨仇﹐仇恨。
伺衅【意思解释】1.亦作"伺舋"。 2.寻找可乘之机。
雠衅【意思解释】1.怨仇﹐仇恨。
疮巨衅深【意思解释】1.犹创巨痛深。
疵衅【意思解释】1.缺点;过失。 2.嫌隙﹐争端。
乘衅【意思解释】1.利用机会,趁空子。
边衅【意思解释】1.边境上的争端。
抱衅【意思解释】1.亦作"抱舋"。 2.处于嫌疑危难之中;负罪。
变衅【意思解释】1.发生变乱的事端或征兆。
兵衅【意思解释】1.犹兵端。
犯衅【意思解释】1.犹犯罪。
防微杜衅【意思解释】1.犹言防微杜渐。
负衅【意思解释】1.亦作"负舋"。 2.犹负罪;获罪。
发衅【意思解释】1.挑起争端。
奋衅【意思解释】1.见"奋舋"。
观衅【意思解释】1.见"观衅"。
构衅【意思解释】1.构成衅隙;结怨。
过衅【意思解释】1.犹罪过。
观衅伺隙【意思解释】1.察看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
秽衅【意思解释】1.谓品德污浊而有瑕隙。
痕衅【意思解释】1.同"痕璺"。

雠衅造句

雠衅相关的成语

贸首之雠形容仇恨极深,乃欲谋取对方的头颅才甘心。贸,通“牟”。
视为寇雠《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疾恶若雠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疾恶如雠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深雠大恨见“深仇大恨”。
枕干之雠谓不共戴天的仇恨。
报雠雪恨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嫉贪如雠对贪污如同对仇敌一样痛恨。
公报私雠见“公报私仇”。
防微杜衅犹言防微杜渐。
贪功起衅贪求事功而挑起争端。
观衅而动衅:缝隙,裂痕。瞄准敌人的空隙进行进攻
观衅伺隙衅、隙: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
覆餗之衅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衅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衅稔恶盈犹言罪大恶极。
衅发萧墙衅:缝隙,引申为争端,事端。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引申为内部。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
祸结衅深衅:事端。祸患和事故接连不断,灾难深重
抉瑕擿衅抉:挑出;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毛病;擿:揭发;衅:嫌隙,破绽。形容寻求缺点和破绽,故意挑剔
抉瑕摘衅谓刻意挑剔缺点毛病。
三衅三浴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浴三衅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雠衅相关的成语分类

雠衅相关的词语

雠释【意思解释】1.校勘和注释。
雠党【意思解释】1.仇人和同党。
雠难【意思解释】1.仇敌。
雠怼【意思解释】1.仇恨﹐怨恨。
雠覆【意思解释】1.校对复核。
雠应【意思解释】1.对答﹐作出反应。
雠敛【意思解释】1.重赋。
雠憾【意思解释】1.亦作"雠憾"。 2.仇恨﹐不满。
雠战【意思解释】1.因仇恨而发生战争。
雠阅【意思解释】1.亦作"雠阅"。 2.校阅。
雠愤【意思解释】1.亦作"雠愤"。 2.仇恨愤怒。
雠敌【意思解释】1.亦作"雠敌"。 2.仇人﹔敌人。
雠贱【意思解释】1.仇人和地位低微的人。
雠伪【意思解释】1.犹作伪﹐作假。
雠对【意思解释】1.亦作"雠对"。 2.校对。 3.敌对。 4.对答﹔驳难。
雠嫌【意思解释】1.仇恨﹑嫌隙。
雠嫉【意思解释】1.仇恨﹐嫉恨。
雠隟【意思解释】1.亦作"雠隟"。同"雠隙"。
雠贼【意思解释】1.对仇人﹑仇敌的蔑称。
雠虏【意思解释】1.被俘的敌人。 2.敌寇。
雠较【意思解释】1.亦作"雠较"。 2.校对。
雠隙【意思解释】1.亦作"雠?"。亦作"雠隙"。 2.仇恨﹐怨恨。
雠报【意思解释】1.亦作"雠报"。 2.报仇﹐报复。
雠问【意思解释】1.问难。
雠视【意思解释】1.敌视﹔以仇敌相看待。
雌懦【意思解释】1.柔弱懦怯。
雌声【意思解释】1.柔声。
雌嘴【意思解释】1.方言。犹张嘴。
雌霓之诵【意思解释】1.谓熟知声韵。典出《梁书.王筠传》﹕"约(沈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读至'雌霓(五激反)连蜷'﹐约抚掌欣抃曰﹕'仆常恐人呼为霓(五鸡反)。'……约曰﹕'知音者希﹐真赏殆絶﹐所以相要﹐政在此数句耳。'"
雌剑【意思解释】1.相传为春秋吴国干将所铸二剑之一。
雌蜺【意思解释】1.虹有二环时﹐内环色彩鲜盛为雄﹐名虹﹔外环色彩暗淡为雌﹐名蜺﹐即霓﹐今称副虹。
雌雌【意思解释】1.象声词。形容歌声﹑语声等。
雌逊【意思解释】1.犹逊色。
雌节【意思解释】1.古代道家的处世哲学。外示柔弱而待时应变之道。语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雌呿雄吟【意思解释】1.比喻声音高低强弱相间。

雠衅相关的成语补全

雠衅相关的成语接龙

雠衅其他造句

雠校造句1、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
2、经学幸能通圣睿,莫辞雠校作深帷。
3、有学士、直学士及雠校,皆无常员,无其人则庶子领馆事。
4、今绣诸梓,三复雠校,并无讹误,愿与天下士大夫共之。
5、毛晋是常熟人,筑有汲古阁,藏书数万卷,传刻经史百家书籍,自手雠校,又刻《津逮秘书》十五集,皆宋、元以前旧帙。
6、据史*记载,贞元十九年(803年)春,白居易授校书郎,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正九品上。
7、至孝成之世,亡逸尚多,遣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父子雠校篇籍。
8、又有给事中4人,正五品上,掌侍左右,分判省事,监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事。

视为寇雠造句1、这个人,事明背明,降清叛清,就连本阶级视为寇雠的李自成,他也考虑过投降。
2、钱多多有些意外,过去二人可是非常不对付的,一度视为寇雠,但是现在周楚居然要求自己,这是闹哪样啊。
3、对于世界和人,不抱过分的幻想也不抱过分的悲伤,不感到太多的一厢情愿,也不感到太多的失望,不轻易将谁谁视为寇雠,也不视为救星与再生父母。
4、“有个通缉犯(指辜仲谅)跑到国外,检察官跟他谈条件,回来奉如上宾,执政八年的‘总统’反被视为寇雠。
5、对于世界和人,不抱过分的幻想也不抱过分的悲伤,不感到太多的一相情愿,也不感到太多的失望,不轻易将谁谁视为寇雠,也不视为救星与再生父母。




雠敌造句1.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雠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2. 其时同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雠敌,典韦便为刘氏报怨。
3. 1986年赶集网见哈雷慧星百度千百万武动乾坤当中,有几多黄希扬能够长寿到足以眼见寻秦记在二十巴黎拜金女世纪愿意雠敌回归呢?
4. 其时官养卢龙,宠以金紫,奉以名州,养之已极,而不能怀我好音,举兵内伐,遂成雠敌也。
5. 但琅起卒伍,于赐姓有鱼水之欢,中间微嫌,酿成大戾,琅于赐姓,剪为雠敌,情犹臣主。




仇雠造句(1) 仇雠有善,不得不举;亲戚有恶,不得不诛。
(2) 行赏不遗仇雠,用戮不违亲戚。
(3)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4)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人头做酒杯,饮尽仇雠血。天下归元
(5) 李靖严于治军,赏罚分明,不避亲疏与仇雠,以惩恶劝善,激励将士。
(6) 且久据朝廷,捷给便佞,见忠于君者,犹仇雠然。
(7) 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
(8) 儿蒙王深恩,位至将帅,苟非谗慝离间,曷欲舍父子之深恩,附仇雠之党!儿虽褊狭设计,实存信构陷至此,若得生见王面,一言而死,诚所甘心。

(10) 若能弭兵互市,缔和结连,约为兄弟之国,不胜今日之为仇雠?李闯自成,我国之大寇,背祖违天,怙恶不悛。
寇雠造句(1) 不但没有,还把这些事件视如威胁“政权”的寇雠,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认定只是少数个案。
(2) 我的观点是,狗是狼的后裔,却一向视自己的祖宗为寇雠,反而对人类三忠于四无限。
(3) 这个人,事明背明,降清叛清,就连本阶级视为寇雠的李自成,他也考虑过投降。
(4) 视“他者”如寇雠,对“非我族类”绝不宽容。
(5) 两派各视对方为寇雠,誓不两立。
(6) 以前者而言,“扁宋会”的惨痛教训,使亲民党视他若寇雠;国民党厌弃他的贪腐和反覆,马英九已表明没有见他的意愿。
(7) 试想,一个如此视党*席如寇雠,视所属政党如无物的从政党员,如果继续被党提名,以后还需要党纪吗?这一票还投得下去吗?责任编辑:薛洋。
(8) 再者,谢苏形同决裂,双方已经视同寇雠,目前许多苏系人马对谢阵营的赶尽杀绝极为不满,未来即使不致兵戎相见,但绝对不会为谢长廷卖命(造句网 http://
(9) 有的甚至把普世性的现代性视若寇雠。
(10) “没有证据”也出重拳,有则制止,无则预防,且罕有地以刑责警诫炒作者,足以证明视游资为寇雠的坚定立场。
战衅造句1、战衅一开,双方都没有了停战的理由,在隆隆的战鼓声中,联军一方象征进攻的血红色大旗升起了。
2、平息战衅、兴办汉学、开辟九驿、发展耕织,尽毕生精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昨已将团民仇教,剿抚两难,及战衅由各国先开各情形,谕李鸿章、李秉衡、刘坤一、张之洞矣。
4、若今日俄日战衅已开,胜负稍分,必有出任调停,当不令其旷日持久。
5、(1)战衅将起时,南京警备区域即宣布戒严。
6、可以预料,由于日本不思己过,再开“战衅”,中日关系将迎来又一个转折点,前途凶多吉少。



兵衅造句1、诏不许轻开兵衅,章军不敢动,而德兵益骄横。
2、名谓安全,好构兵衅,是谓名不副实。
3、刘铭传宣布,皇上颁谕旨,说法夷专行诡计,反复无常,屡启兵衅,已谕令沿海各港口。
4、童贯和王黼主张联合金国灭掉辽国,而蔡京认为宋辽签订过和平协定,百年不启兵衅,灭辽联金,不啻引狼入室。
5、倘若现在就依他所言联名禁烟,强行查禁**,只怕会真正得罪了洋人,届时再起兵衅,对我大清实非幸事啊。




边衅造句(1) 王莽时边衅重开,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的边郡,从此遭遇了兵连祸结的厄运。
(2) 清政府始终将与西方国家冲突的性质定义为“边衅”,而边衅一般是指在边关和蛮族的冲突,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
(3) 此时严嵩买通皇帝近待,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
(4) 当时张纯见有机可乘便私下找到了闲赋在家的张举,他对张举说道:现在鲜卑乌桓屡屡挑起边衅,而凉州贼一起,朝廷却无力镇压,正是天赐良机。
(5) 时权臣童贯刚愎自用,鼓吹北伐,薛昌宋极力反对这种“轻启边衅”的盲目之举,因“忤贯”,被罢官除名。
(6) 就通商而论,其地贯欧、亚两洲之北境,将来各国行旅多出其途,俄人即可坐收其利,若偶有边衅,则由俄京至中国边境仅半月程。
(7) 文教失宣、穷兵黩武的时代背景下,统治者好大喜功,轻启边衅,无数士兵的热血一遍遍漂洗过边关疆土,终染绛城。


开衅造句1、日本自与中国开衅后,虽连战连胜,势如破竹,究竟劳师糜饷,伤亡了若干人,耗费了若干银子,也弄得财力两竭。
2、好极,好极!中英开衅,百姓扰得苦极了,得公议抚,福国利民,还有何说?
3、中外开衅,祸由拳匪,洋人在华,仍求保护。
4、倭寇无故开衅,妄肆要求,传闻所索数条,贪狠狂悖,实堪发指,若许之则中国不能立国矣。
4、造句网

6、两国开衅,无论胜负,军队俱不得冲突窜入指定战地界限以外之地。
7、使臣与他争辩,他却恼羞变怒,杀死来使,因此构怨开衅。
8、明明是他们先开衅的,却可以硬说是我们先打他们的。
9、窥俄人之意,欲在将来开衅之时,借此以塞各国之口,令各国毋得为中国奥援,未可知也。
衅鼓造句一、须信缧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二、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三、癸亥,次临渝宫,亲御戎服,祃祭黄帝,斩叛军者以衅鼓。
四、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
五、傅悦、甘盘、祖已、未央,四大公爵,簇拥着天朝祭祀师,依次将白马之血,涂抹到鼓上——衅鼓仪式结束。
六、奚王阿笃孤初以众与正臣合,后诈言请以万余骑同收范阳,至后城南,中夜反攻,忠臣与战,遂至温泉山,破之;擒大首领阿布离,斩以祭纛衅鼓。



韦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