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网

耄聩的意思

词 语耄聩
解 释【意思解释】1.年老糊涂。
组 成 - -
近义词
反义词

耄聩相关的词语

耄耄【意思解释】1.纷乱貌。
重耄【意思解释】1.童耄。指孩童和老年人。重,通"童"。
齿耄【意思解释】1.年老。
悖耄【意思解释】1.老朽昏庸。
荒耄【意思解释】1.昏乱;昏愦。
耗耄【意思解释】1.见"耗眊"。
昏耄【意思解释】1.亦作"昏髦"。 2.衰老;老迈。 3.昏愦;糊涂。
谬耄【意思解释】1.谓年老昏惑。
耄儒【意思解释】1.老儒。
耄期【意思解释】1.高年。
耄倪【意思解释】1.老少。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赵岐注:"旄,老耄也。倪,弱小,繄倪者也。孟子劝王急出令,先还其老小,止勿徙其寶重之器。"
耄昏【意思解释】1.年老昏愦。
耄老【意思解释】1.老年;老年人。
耄安稚嬉【意思解释】1.犹言老幼安乐。
耄朽【意思解释】1.老朽;衰老。
耄夫【意思解释】1.年老昏庸之人。
耄聩【意思解释】1.年老糊涂。
耄皤【意思解释】1.老而头白。泛指高龄。
耄学【意思解释】1.年老硕学之士。
耄勤【意思解释】1.语出《书.大禹谟》:"耄期倦于勤。"谓年老倦勤。《新唐书.封常清传赞》:"禄山裒百斗骁虏;乘天下忘战,主德耄勤,故提戈内噪,人情崩溃。"后多谓虽老犹勤曰"耄勤"。
聩聩【意思解释】1.昏聩糊涂。
烦聩【意思解释】1.苦痛昏沉。
发蒙振聩【意思解释】1.使盲人也能看见﹐聋人也能听见。比喻言论文章有使人清醒感奋的作用。
发聋振聩【意思解释】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瞽聩【意思解释】1.眼瞎耳聋。比喻见闻甚少。
耄聩【意思解释】1.年老糊涂。
磨昏抉聩【意思解释】1.救治教化愚昧糊涂的人。
盲聩【意思解释】1.眼瞎耳聋。比喻愚昧无知。
眊聩【意思解释】1.见"眊瞶"。
耳聩【意思解释】1.耳聋。
聩眊【意思解释】1.耳聋眼花。引申为昏聩。
聋聩【意思解释】①耳聋;聋子:聋聩不可使听。②比喻愚昧无知或愚昧无知者:明言晓告,以振斯世之聋聩。
老聩【意思解释】1.年老糊涂。
振聋发聩【意思解释】使耳聋的人都受到震动和醒悟。比喻力量强大:这种大胆的评论,打破了传统的保守思想,在当时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震聋发聩【意思解释】1.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愚聩【意思解释】1.愚庸昏聩。
醒聩震聋【意思解释】1.犹言振聋发聩。

耄聩造句

耄聩相关的成语

震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醒聩震聋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磨昬抉聩救治教化愚昧糊涂的人。
昭聋发聩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昏聩无能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振聋发聩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发蒙振聩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发聋振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耄聩相关的成语分类

耄聩相关的词语

耄皤【意思解释】1.老而头白。泛指高龄。
耄学【意思解释】1.年老硕学之士。
耄勤【意思解释】1.语出《书.大禹谟》:"耄期倦于勤。"谓年老倦勤。《新唐书.封常清传赞》:"禄山裒百斗骁虏;乘天下忘战,主德耄勤,故提戈内噪,人情崩溃。"后多谓虽老犹勤曰"耄勤"。
耄悼【意思解释】1.指老人与幼儿。
耄倦【意思解释】1.《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孔传:"言己年老﹐厌倦万机。"后称年老倦于理政为"耄倦"。
耄耄【意思解释】1.纷乱貌。
耄荒【意思解释】1.年老。 2.以"耄荒"谓年老昏愦。
蜜蜡【意思解释】1.蜜蜂腹部分泌蜡汁为巢﹐取蜂巢煎而溶之﹐其上浮如油者凝固即成蜜蜡﹐初时为黄蜡﹐精制则成白蜡。供制烛及药用等。 2.矿物名。与琥珀同类而色淡。也称金珀。
蜜醴【意思解释】1.甜酒。
蜜苏【意思解释】1.一种甜而松脆的饼类。
蜜藕【意思解释】1.蜜渍的藕。
蜜橘【意思解释】1.柑橘的一种﹐味极甜﹐故称。又称卢柑。
蜜课【意思解释】1.犹言蜜税。谓蜂之酿蜜﹐如向养蜂者输税。
蜜蜜甜【意思解释】1.形容极甜。
蜜语甜言【意思解释】1.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蜜饵【意思解释】1.用蜜和米面制成的糕饼。
蜜源【意思解释】1.生产蜂蜜的来源。指能大量供蜜蜂采吸酿蜜的植物。
蜜煎【意思解释】1.即蜜饯。
蜜里调油【意思解释】1.蜜和油调在一起。比喻人的感情亲密无间。
蜜蝍【意思解释】1.亦作"蜜唧"。 2.以蜜饲的初生鼠。岭南人以为佳肴。
蜜脾【意思解释】1.蜜蜂营造的酿蜜的房。其形如脾﹐故称。
蟆子【意思解释】1.黑色小蚊。夜伏而昼飞﹐嘴有毒﹐咬人成疮。
蟒袍【意思解释】1.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形﹐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
蟒身【意思解释】1.蟒蛇的形状。
蚂蚁搬泰山【意思解释】1.比喻人多力量大。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每人出把力﹐就可以完成巨大的任务。
蚂蚍【意思解释】1.蚂蝗。
瞒裆褲【意思解释】1.有裆的裤子。以别于无裆的套裤而言。
瞒瞒昧昧【意思解释】1.隐瞒欺骗。
瞒产【意思解释】1.隐瞒产量。
瞒哄【意思解释】1.隐瞒欺骗。
瞒心【意思解释】1.昧着良心。
瞒天智【意思解释】1.喻极大的智慧。
瞒上不瞒下【意思解释】1.对上边隐瞒,对下边不隐瞒。谓把真情隐瞒起来,不让上边知道,下边知道了没关系。
瞑瞑【意思解释】1.昏暗迷乱的样子。
瞑想【意思解释】1.默默思索;苦思。

耄聩相关的成语补全

耄聩相关的成语接龙

耄聩其他造句

老耄造句一、比较起来,阿希比底思的教育,像是无知的老耄奴才的教育。
二、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
三、京朝知县者称管勾庙事,或以令、录老耄不治者为庙令,判、司、簿、尉为庙簿,掌葺治修饰之事。
四、所谓‘三纵’是指老耄、幼弱、愚蠢犯罪,因考虑其行为能力,或免或减其罪。
五、孤天子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得礼邪!二人老耄,传言失指,已相为斩之。
六、人生亦复如是从婴孩、少壮、老耄直至死亡,性命本非吾有,生死不过往来。
七、桃符还,具称益宗既老耄,而诸子非理处物。
八、已矣乎,道贵好,回头那怕年老耄;神仙留下栽接方,志士须要真心造。

耄耋造句1 你看那细密如织的秋雨,就象一个经历沧桑的耄耋老人一样,在经历了太多的轰轰烈烈之后,方知晓平平淡淡才是人世间最最重要的,所有的荣誉光环成就……都只是暂时的,不管是任何人,都不能永远站在顶峰,总有坐在山下休息的时候。
2 眼前这位耄耋老人,年轻时也曾统领千军万马,做过一番掀天揭地的事业。
3 公元之初,就在古希腊晚期哲学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向自己终点的时候,一个新的哲学形态已经不失时机地出现在这块久受希腊理性文化精神浸润的土地上,并且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很快就成了前者的竞争对手,最终取而代之。
4 杨柳轻扬春意早,十里长街闹元宵。扭动腰肢挑花灯,耄耋童子齐欢笑。糯米揉团蜜馅包,团团圆圆吃到饱。叙过家常侃大山,大家一起乐元宵。元宵快乐!
5 80年代一批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作家,在比较明确的记录历史的意识和浓重的历史理性精神指引下创作了大量的忆旧散文。造 句 网
6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村医正神情专注地在考卷上作答。
7 八十述怀袁宝华盛世风光满眼新,耄耋之年几度春。
8 时至今日,已到耄耋之年的李铎先生,始终保持“探幽索隐,继日以追”的精神状态,坚持用笔抒写自己的赤子情怀。
9 嘉卉六醴,果饼三牲;童子俎豆,耄耋礼容;同根一脉,两岸祭孔;共缅先师,追远慎终。
10 安利创办人耄耋之年再出新书早逝谣言不攻自破。
耄耋之年造句1、公元之初,就在古希腊晚期哲学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向自己终点的时候,一个新的哲学形态已经不失时机地出现在这块久受希腊理性文化精神浸润的土地上,并且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很快就成了前者的竞争对手,最终取而代之。
2、80年代一批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作家,在比较明确的记录历史的意识和浓重的历史理性精神指引下创作了大量的忆旧散文。
3、一位耄耋之年的老村医正神情专注地在考卷上作答。
4、八十述怀袁宝华盛世风光满眼新,耄耋之年几度春。
5、时至今日,已到耄耋之年的李铎先生,始终保持“探幽索隐,继日以追”的精神状态,坚持用笔抒写自己的赤子情怀。
6、安利创办人耄耋之年再出新书早逝谣言不攻自破。
7、关怀先生,人如其名,耄耋之年仍忧乐天下关怀不止。
8、如今经历那段战争岁月的黄埔军人都已过了耄耋之年,近日记者专访广东蕉岭的黄埔老兵,去感受在那民族危亡时刻,中华儿女的“亲爱精诚”。
9、经过我证婚的第一对夫妇,现在已是耄耋之年,他们经历了十磨九难,依然活着,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10、“这样感觉我们还和家人在一起,”笔者的邻居、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悠然道。
昏聩无能造句一、他们一家人,原来就都是昏聩无能,苟且偷生,所以这种不幸,在他们看来,反道没有家道兴旺的人家看来那样可怕。
二、事实上,任何一个帝王,即便他昏聩无能,朝政昏暗,可在天下人的眼中,他仍然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天子,这种思想在这个时代的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三、如今留在大部分人心底的,不过是一个昏聩无能、荒淫暴虐的肮脏形象。
四、横行京师,外戚把持国朝,不都是皇帝昏聩无能的缘故吗?旬月前,周异曾风闻河水(黄河)在金城郡一带可能溃出的消息。
五、朝廷如此昏聩无能,去贤用奸,不思进取;北边西夏、大辽虎视眈眈,恐怕这天下早晚要败亡的。
六、当时,潘鼎新名义上节制东线各军,实际上责任不专,指挥不灵,加上他本人昏聩无能,毫无威望,不能组织各部的协同行动。
七、我们最后要着重分析的一点是,许多人认为万历不过是个昏聩无能的皇帝,纵然他并没有上面这些过错罪恶,但当政几十年,也足够把明朝拖入灭亡深渊了。
八、梁武帝萧衍,著名的“菩萨皇帝”,在位期间宠佞佛道,不顾民生疾苦,昏聩无能,最终酿成“侯景之乱”,被饿死在皇城内。

昏聩造句1、除刺的玫瑰安全又唯美,我踏实放在床头柜醒来以后昏聩,脑袋非常疲惫罪魁祸首是那香味。
2、他们一家人,原来就都是昏聩无能,苟且偷生,所以这种不幸,在他们看来,反道没有家道兴旺的人家看来那样可怕。
3、最后,对官吏昏聩和庶民狡黠的描写则反映出官民之间不同的司法智慧。
3、造句网www.
4、他可能是那种离家迷失在外的昏聩老年人.

6、事实上,任何一个帝王,即便他昏聩无能,朝政昏暗,可在天下人的眼中,他仍然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天子,这种思想在这个时代的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7、有明一朝,传至崇祯,昏聩愚氓,毒绝贪吝,迎金兵于京辅,杀督师于九门。
8、如今留在大部分人心底的,不过是一个昏聩无能、荒淫暴虐的肮脏形象。
9、而且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晚年时更是昏聩的不像话。
震聋发聩造句1、乐嘉老师所言震聋发聩,高见高见。
2、天空中突然响起一声震聋发聩的霹雳,似乎天空对他的质问做了回答。
3、震聋发聩的喧嚣声让叶辰感到了一丝不适应,这个时候,擂台上两名大汉的战斗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眼看就要分出胜负了。
4、声音震聋发聩气冲牛斗气贯长虹气冲宵汉。
5、这一句话,震聋发聩,宋易呆了很久。
6、2000多年前,满怀济世理想的孟子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呼唤圣君贤相的降临。
7、一声巨响,似天雷在轰鸣,震聋发聩,爆裂的回声不断的在他耳边回荡……
8、气劲相交,铿然之声震聋发聩,即成平手之局。
8、造句 网(在线造句词典)-造句大全,几千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哦!
9、忽然,一声震聋发聩的虎啸声传来,吼声中充满了痛苦。
发聋振聩造句1、鲁迅的文章常能发聋振聩。
2、鲁迅有感于中国人民愚昧和麻木,很需要做发聋振聩的启蒙工作,于是他放弃学医,改用笔来战斗。
3、他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立即收到了发聋振聩的效果。
4、当年鲁迅先生利用手中的笔杆写出了发聋振聩的绝世之作。
5、清脆的声音发聋振聩,霎时间一扫阴霾、云消雾散!睁眼看时,心爱的兰儿依旧好端端地坐在身边。
6、柳云的话发聋振聩,令不少江家子全身剧震,却是被柳云这话引起心*共鸣,如梦初醒,又如醍醐灌顶。
7、这一记灌篮发聋振聩,连文祥也是点头称赞。
8、远处离老远就听到了,练武的声音发聋振聩,听起来就要人感觉心潮澎湃,可见练武人之多。
9、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喊,随即纷纷叫嚷不休,声响发聋振聩,势如雷霆万钧以待发号。
10、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此书以其醒目的标题、新奇的论调和发聋振聩的先知式的预言,广泛地吸引了西方各界读者。
振聋发聩造句造句(1)原来大裤衩的学名这么如雷贯耳,振聋发聩。
(2)在这些振聋发聩的著作和报告的影响下,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保护主义者与相关组织,人们逐渐清醒地意识到,要想认识环境,了解生态,获得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和防止生态危机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借助教育手段。
(3)当我作为一个学者振聋发聩的提出这样的问题时[造句 网
(4)王刚的文章大胆针对时弊,振聋发聩,受到人们的好评。
(5)徐复观先生的这些观点,可以说发前人之所未发,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为我们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线路。
(7)惊天霹雳,振聋发聩。好文章,当一读为快。
(8)如此振聋发聩又痛彻心肺的都市记忆与体验,花骨朵们似乎都将之一一隐伏在了杜拉斯式的曲笔里,也离散在了飘忽的网络情缘中。
(9)我的一番话振聋发聩,让许多沉迷在传销中的人们醒悟过来。
(10)马赫的历史批判著作对一代自然科学家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甚至那些自命为马赫反对派的人,也像吮吸母亲的乳汁一样地汲取了马赫的不少思想营养。
(11)基础教育的精神转向无疑切中痼疾,振聋发聩,但是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不自觉地移植了西方人文主义或人学思想,忽略素质教育改革的文化合理性。
韦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