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网

第二个字是戎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戎的成语大全

诘戎治兵指整治军事。
《尚书 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元戎启行谓大军出发。语本《诗 - 小雅 - 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语本《诗 - 小雅 - 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相关词语

戎戎【意思解释】1.茂盛貌;浓密貌。
从戎【意思解释】同“从军”:投笔从戎|捐躯远从戎。
陈戎【意思解释】1.部署军队﹐以兵戎相见。
蹙戎【意思解释】1.亦作"蹙融"。 2.古代弈戏之一。汉时称"格五"。
参戎【意思解释】1.参谋军务。 2.明清武官参将,俗称参戎。
阿戎【意思解释】1.称堂弟。 2.指晋王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遂为早慧的典型。后因以"阿戎"称美他人之子。
八戎【意思解释】1.八方之戎。
边戎【意思解释】1.亦作"邉戎"。 2.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 3.边地战事;守边。
百戎【意思解释】1.古代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总称。
秉戎【意思解释】1.执掌军政。
布戎【意思解释】1.布列军队。
北戎【意思解释】1.古族名。即山戎。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
奔戎【意思解释】1.古族名。
兵戎相见【意思解释】1.指发生武装冲突。
兵戎【意思解释】①兵器:兵戎相见。②军队:屡佐大侯,以调兵戎。③战士:今兵戎始息,宇内初定。
蕃戎【意思解释】1.我国古代对西北边境各族的统称。蕃,通"番"。
冯戎【意思解释】1.丰盛。
凡戎车【意思解释】1.将帅及卒众所乘之兵车。
伏戎【意思解释】1.埋伏军队或刺客。 2.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
鬼戎【意思解释】1.即鬼方。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二个字是戎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诘戎治兵指整治军事。
《尚书 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甘为戎首甘:情愿,乐意;戎首:发动战争的祸首。甘愿作战争的主谋。指发动战争的人
西汉 - 戴圣《礼记 - 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乎。”
狐裘蒙戎狐裘的皮毛凌乱。亦以喻国政混乱。
《诗 - 邶风 - 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投笔从戎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戎马生郊《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
《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戎马生涯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顾笑言《爱情交响诗》:“那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几乎是战无不胜的。”
戎马劻勷谓战乱不宁。
明 - 胡应麟《诗薮 - 遗逸中》:“而《通考》所据晁陈二氏,丁宋末造,戎马劻勷之际,疑其散佚愈众也。”
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马;借指军事;倥偬;事多;繁忙。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
戎马仓皇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清 - 王仲瞿《谷城西楚霸王诗》:“衣冠狼藉悲王导,戎马仓皇用李纲。”
戎事倥偬军务紧迫
弃笔从戎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唐 - 张鷟《游仙窟》:“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场,茕魂莫返。”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元戎启行谓大军出发。语本《诗 - 小雅 - 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语本《诗 - 小雅 - 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相关的造句

戎事造句1、言性刚直,有权略,勤于戎事,或以家财分给将士之贫者,由是颇得士心。
2、最早是狩猎工具,后兼兵器,草原民族狩猎戎事本一体,此众所周知者。
3、库尔干吐火罗诸夏的戎事,傅孟真先生考曰“统是和夷人的斗争”。
4、李愬选中可用之人,阴计戎事,一举擒获丁世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置为捉生将”,即是负责巡逻和捕捉俘虏的将领。
5、其原有七营军不习戎事,而好末技,壮者役将门,老弱仅充伍,一也。
5、造句 网(在线造句词典)祝您造句快乐,天天进步
6、明初,边关戎事不断,更需大量的马匹,因而明王室对马匹特别重视。
7、一个是“北集戎事”即平叛,一个是“南奉圣皇”就是处理和唐玄宗的关系。
8、每当觉察忧戎事,低语安心尚忆卿。
9、马隆统御秦、凉两州戎事已有十余年之久,在其恩威并用之下,匈奴、鲜卑、羌人、氐人安分守己,关中平静了十余年。
姜戎造句1. 本文以金庸与姜戎的作品为例,探究了汉族长篇小说创作中蒙古形象的某些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 姜戎坚持"狼就是蒙古族图腾":曾亲赴蒙古国考察。
3. 、冀之戎和义渠、大荔之戎、姜戎、姬戎、陆浑戎,战国时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小戎等。
4. 一般认为高领袋足陶鬲是姜戎族典型的器物。
5. 这样的结局,和姜戎的原著小说大相径庭。www。
6. 原作者姜戎是只在草原待过三年的知青,怎能了解蒙古族历史文化。
7. 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8. 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来回修改、交涉,我和姜戎一同决定舍弃部分角色,并改写了结局,因为我们认为电影与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载体。
9. 刘军社认为,姜戎户氏属于贵族,随葬品体现出其身份的高贵。
10. 我们几乎是同一时间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草原改变了姜戎,非洲也改变了我。
戎服造句1、姑娘身穿羽戎服追逐着雪花,欢天喜地。小伙子脚登棉皮靴踏雪高歌,欢心喜悦。倩男靓女牵手劲舞打扮时尚新潮,冬装展示。小雪到了,愿你时髦好身体!
2、看着“戎服长髯”的姚枢,赵复顿感落入异族之手,悲切难抑。
3、而此前钱谦益赴任南京弘光朝礼部尚书时,如是曾戎服控马,与钱并肩前往。
4、到了唐朝,国力鼎盛,军队的一部分戎服和铠甲开始从实用的功能中脱离出来,出现了众多以装饰为主的仪典服饰。
5、此人正是脱下戎服的朱涅!不知怎么显得年轻的多了。
6、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6、造句 网http://
7、这位书呆子皇帝在大敌当前之际,命百官身着戎服在龙光殿听他讲《老子》。
8、那时候李世民仍是一身戎服,让十数名卫士伴驾,趁着夜色悄悄的折道去了房府。
9、杜甫《大历三年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朝士兼戎服.
戎衣造句1)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2) 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
3) 辞乡背井着戎衣,涉水梯山任骋驰。
4)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替,今日告功成。
5) 身着红色戎衣的绝艳女人持着长矛,男人勉强对她笑了笑,说道:“到了这种地步,只能委屈你了。
6) 湖北新军身躯精壮、戎衣整齐、军械精良,马步、、枪炮各兵种技艺娴熟,攻防战术运用得当。http://
7) 相携红袖非春意,满车戎衣甚霸图。
8) 冷雨飘飞戎衣透铁甲斜摇蛟龙游。
9) 该俑俑头戴尖顶盔帽,仅露脸部,上身肩甲戎衣,下着战裙,长靴踏蹬,左手作牵缰状,右手置于腹前;马亦披甲,背部还设有鞍,呈现出上战场的场面。
10)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着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元戎造句(1)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2) 幕府过荷朝寄,义百常愤,董司元戎,龚行天罚。
(3) 此弩名为元戎,一弩可发十矢,只要在军中运用得当,定可克制魏军的虎豹骑。
(4) 朕躬驭元戎,为其节度,涉辽而东,循海之右,解倒悬于遐裔,问疾苦于遗黎。
(5) 史书上,诸葛连弩有“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这22个字的记载,但缺乏实物乃至图像等方面的物证。
(6) 韩信萧何的元戎宰相,三剑本出自一人,此人见能者则以剑授之,得天子者自然号令天下,得诸侯者则扶其主君,那得庶人剑的又有何责任?庶人剑,又为何而存?
(7) 军士有灾皆在劫,元戎遇难更何尤;可惜英雄徒浪死,贤愚无辞丧荒。
(8) 史*记载,“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9) 至于元戎启辙,式候还麾,遮迾清道,神行案辔,督察来往,驰骛辇毂,驱役分部,亲承几案,领护所摄,示总成规。
(10) 江东基业创于孙文台将军,随其转战四方者,是为元戎,此一党也。
韦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