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网

第二个字是本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本的成语大全

降本流末犹言舍本逐末。
明 - 何景明《武功县志 序》:“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
追本穷源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洪秀全演义》第二回:“果然追本穷源,查鸦片进口,都由华商发售。”
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本:根本;溯:追穷;探求)。比喻追寻根源。
石三友《金陵野史 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进本退末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大众总是他乡之客,还有返本还源者幺?”
返本还原本、原:根本,原来面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元 - 刘志渊《江神志令》:“返本还原真体现,魂魄聚,净无阴。”
返本还元犹言返本还源。
元 - 李寿卿《度柳翠》楔子:“那时着第十六尊罗汉月明尊者,直至人间点化柳翠,返本还元,同登佛会。”
返本朝元犹言返本还源。
元 - 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便着铁拐李岳直至下方,度脱此二人,走一朝去,还归正道,返本朝元。”
谨本详始谓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汉 - 董仲舒《春秋繁露 - 立元神》:“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
舍本问末舍:舍弃。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西汉 - 刘向《战国策 - 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战国 - 卫 - 吕不韦《吕氏春秋 -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端本澄源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
端本清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宋 - 朱熹《答龚参政书》:“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晋书 - 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穷本极源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
积本求原从根本上探求。
明 王守仁《与王纯甫书》之三:“后世之学琐屑支离,正所谓采摘汲引,其间亦宁无小补,然终非积本求原之学,句句是,字字合。”
离本趣末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
《汉书 - 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
离本依末见“离本趣末”。
《晋书 - 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
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
元 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
《旧唐书 - 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起源上整理。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枯本竭源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极本穷源谓彻底地推究本源。
宋 -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
本本源源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指事物的根源和本相
清 -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从头至尾,抹角转弯,本本源源,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木本水源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有本有源见“有本有原”。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十三妹]及至听他说的有本有源,有凭有据,不容不信。”
有本有原亦作“有本有源”。谓有根源;源源本本。
唐 - 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损本逐末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隋书 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捐本逐末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北史 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拔本塞原本:树根;原:根源。比喻背弃根本,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折本买卖折:亏损。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
元 - 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稍似间有些钱,抵死里无多债,权做这场折本买卖。”
德本财末谓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语本《礼记 - 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语出《礼记 - 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强本节用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强本弱枝强干弱枝。
《梁书 - 张缵传》:“所以居宗振末,强本弱枝,闻古今之通制,历盛衰而不移。”
强本弱末犹强干弱枝。
西汉 - 司马迁《史记 - 刘敬叔孙通列传》:“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强本弱支见“强本弱枝”。
《新唐书 - 高季辅传》:“强本弱支,自古常事。”
弱本强末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太平天国 洪仁玕《资政新篇》:“倘有结盟联党之事,是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倚之端,外为假公济私之举,内藏弱本强末之弊。”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宋书 - 礼志一》:“[《左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
弃本逐末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它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汉书 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弃本求末见“弃本逐末”。
清 - 恽敬《答邓鹿耕书》:“惟小人弃本求末,不务修德,止求吉葬。”
崇本抑末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三国志 - 魏志 - 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将本求财见“将本求利”。
元 -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将本求财,在家出外,诸般儿快。”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元 - 无名氏《朱砂担》楔子:“孩儿待将些小本钱到江西南昌地面做些买卖,一来是躲避逃灾,二来是将本求利。”
将本图利将:拿;本:本钱;图:谋取;利:利润。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元 -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例,也则是将本图利。”
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庄子 - 天道》:“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原指比原来的情况更加发展。现也形容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南朝 梁 萧统《文选 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反本还原反:同“返”,归,还。指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明 - 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连服一二次,方才反本还原,知得人事。”
反本溯源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康有为《大同书》已部:“昔之人孔之乎,渊渊深思,盖知之矣,故反本溯源,立胎教之义,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
去本趋末见“去本就末”。
西汉 - 刘安《淮南子 - 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 - 高诱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去本就末谓弃农经商。
东汉 - 班固《汉书 - 地理志》:“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
务本抑末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汉书 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一本正经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一本万利用很少的资本去取得很大的利润。形容本钱少;利润大。
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相关词语

本乡本土【意思解释】(~的)家乡;本地:菜都是~的,请尝尝ㄧ都是~的,在外边彼此多照应点儿。
本本主义【意思解释】一种脱离实际的、盲目地凭书本条文或上级指示办事的作风。
本本源源【意思解释】1.原原本本。
本本等等【意思解释】1.犹规规矩矩。
本本【意思解释】书本;本子:你看,~上写得很清楚嘛。
反对本本主义【意思解释】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原名《调查工作》。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论断。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强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意思解释】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成为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社会过程,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资本家的私事,造成个别企业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尽量扩大生产,并无止境地追求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造成生产能力无限增长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对立。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一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其他矛盾起支配的决定的作用。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意思解释】即“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即资本价值增殖的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生产者直接消费,而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止境地追求,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又激化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随着生产的盲目扩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造成商品过剩危机。正是这个规律决定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日趋严重,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生、发展和灭亡。
元元本本【意思解释】1.追源寻本。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 2.指事物的全过程﹑全部情况。
源源本本【意思解释】1.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原原本本【意思解释】1.从头至尾(叙述)。
单本剧【意思解释】也称“单剧”。电视剧形式之一。指一次播映完的不分集的电视剧。长度一般在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
残本【意思解释】1.残缺不全的书籍。
抄本【意思解释】手写传抄的书本。习惯上,唐代以前传抄的,称“写本”,宋代以后的称“抄本”,由作者自己抄写流传的,称“稿本”。
草本植物【意思解释】茎内木质部不发达的植物。通常植株矮小,茎秆柔软,容易折断。大多在生长期终了时,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死亡。根据生活期长短,可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如水稻、黄瓜等)、二年生草本植物(如甜菜、萝卜等)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薄荷、葱等)。
钞本【意思解释】1.宋元时发行交钞的后备金。 2.照原稿或刻印本抄写的书。 3.供抄写用的簿本。
除恶务本【意思解释】1.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雏本【意思解释】1.犹雏形。
重本轻末【意思解释】1.犹重本抑末。
重本【意思解释】1.以根本大事为重。常指重视农田之事。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二个字是本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源源本本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清 -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本本源源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指事物的根源和本相
清 -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从头至尾,抹角转弯,本本源源,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本乡本土土:乡土。本地或家乡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
原原本本原原:探究原始;本本:追究根本。原指探究事物的本源。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经过。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元元本本,数始于一。”
元元本本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汉 - 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除恶务本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书 - 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降本流末犹言舍本逐末。
明 - 何景明《武功县志 序》:“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
逐末舍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隋书 - 礼仪志四》:“长吏华浮,奉客以求小誉,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谨察之。”
逐末忘本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明 - 胡应麟《诗薮 - 近体中》:“今题金山而必曰金玉之金,咏赤城而必云赤白之赤,皆逐末忘本之过也。”
逐末弃本见“逐末舍本”。
唐 - 魏徵《嫂叔舅服议》:“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
追本穷源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洪秀全演义》第二回:“果然追本穷源,查鸦片进口,都由华商发售。”
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本:根本;溯:追穷;探求)。比喻追寻根源。
石三友《金陵野史 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进本退末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明 - 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
还元返本见“还原反本”。
宋 -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土能藏木金水火,而土自亦归于土,故墓亦在辰土,是谓还元返本,归根复命之道。”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大众总是他乡之客,还有返本还源者幺?”
返本还原本、原:根本,原来面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元 - 刘志渊《江神志令》:“返本还原真体现,魂魄聚,净无阴。”
返本还元犹言返本还源。
元 - 李寿卿《度柳翠》楔子:“那时着第十六尊罗汉月明尊者,直至人间点化柳翠,返本还元,同登佛会。”
返本朝元犹言返本还源。
元 - 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便着铁拐李岳直至下方,度脱此二人,走一朝去,还归正道,返本朝元。”
谨本详始谓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汉 - 董仲舒《春秋繁露 - 立元神》:“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明 -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 -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
舍本问末舍:舍弃。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西汉 - 刘向《战国策 - 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战国 - 卫 - 吕不韦《吕氏春秋 -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绝其本根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左传 -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端本澄源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
端本清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宋 - 朱熹《答龚参政书》:“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晋书 - 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穷源推本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明 - 沈鲸《双珠记 - 卖儿系珠》:“明珠悬项,穷源推本应根究。”
穷本极源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
积本求原从根本上探求。
明 王守仁《与王纯甫书》之三:“后世之学琐屑支离,正所谓采摘汲引,其间亦宁无小补,然终非积本求原之学,句句是,字字合。”
积基树本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晋 干宝《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离本趣末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
《汉书 - 严安传》:“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
离本依末见“离本趣末”。
《晋书 - 刑法志》:“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
看家本领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为民兄,您再教它几句您的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李劼人《天魔舞》第1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
元 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澄源正本
清源正本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文史知识》:“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需要客观地分析,清源正本,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
清原正本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东汉 - 班固《汉书 - 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
深根固本同“深根固柢”。
《三国志 - 吴志 - 陆瑁传》:“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亘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 《晋书 - 文苑传 - 伏滔》:“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参见“汲古阁”。
民惟邦本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尚书 - 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邦本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春秋 - 鲁 - 孔丘《论语 - 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正经八本见“正经八百”。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可是,我们干革命,只要正经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时候儿?”
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
《旧唐书 - 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起源上整理。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根深本固指根基深厚牢固。
《淮南子 泰族训》:“不大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
根深固本固:坚守。指根茎深厚牢固
《晋书 - 伏滔传》:“所以杜其萌际,重其名器,根深固本,传之百世。”
枯本竭源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枝源派本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
宋叶滴《题陈寿老论孟纪蒙》:“天台陈耆卿生晚而又独学,奚遽笔之书?然观其简峻捷疾,会心切己,则非熟于其统要者不能入也;总括凝聚,~,则非博于其伦类者不能推也。”
枝大于本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极本穷源谓彻底地推究本源。
宋 -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
本相毕露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 “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
本盛末荣本:指树根;末;指树梢;荣:草木茂盛。树根发达,枝叶才能繁茂。指对待事物要看重根本
汉 - 班固《泗水亭碑铭》:“源清流洁,本盛末荣。”

相关的造句

源源本本造句1, 我现在想源源本本地了解此事.
2, 源源本本说来的话,我旅途中遇到的每个人总是很友好,很乐于助人,但是每件事情都有例外。
3, 接着,验尸官把他们作证时说偶然碰到克莱德的话源源本本讲了一遍.
4, 她把发生的事源源本本地告诉了我.
5, 把他们作证时说偶然碰到克莱德的话源源本本讲了一遍。
6, 毕业前夕他鼓足勇气向她表白,遭到婉言拒绝的故事源源本本讲了一遍。
7, 这次《论集》收入多篇有关目录编纂的前言后记,叙述缘起始末,阐释发凡起例,皆能源源本本,真知灼识,随处可见。


本本造句(1)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
(2)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毛泽东
(3) 书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书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让我们了解我们不会的知识,书就像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书就像是一位老师细心地辅导着我们。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采纳!
(4) 我们心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5) 书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书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让我们了解我们不会的知识,书就像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书就像是一位老师细心地辅导着我们。
(7) 。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8) 望着这一本本书,我淡淡地笑了。书,在我的生命中,在我成长的路途中,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双眼。多少年后,我仍会记得它们,是它们,将我成长的道路,点缀得芳香弥漫。
(9)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是提倡本本。邓小平

(11) 沒有人可以有資格改變你做最原原本本的自己。
本乡本土造句1、站在时代前沿,立足本乡本土,以笔为利器,反馈民情民风;传达领导精神,揭露黑恶势力,以信为大义,记录世间冷暖。记者节,只想说:您们辛苦了!
2、站在时代前沿,立足本乡本土,以笔为利器,揭露黑恶势力,以信为大义,记录世间冷暖。记者节,只想说:您们辛苦了!
3、阿庆嫂:得啦,得啦,本乡本土的,何必呢!来,这边坐会儿,吃杯茶。
4、美国城市中的移民区内的文化,绝非本乡本土的,而是自旧大陆移植过来的。
5、他们要美国人忘记欧洲,作本乡本土的作家.
6、“地域美术”是指较大地方里的本乡本土美术。
7、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
7、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8、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区域封闭性质,具有本乡本土的特点.
9、并且后来所强调的,往往不是人地相宜,而是不能在本乡本土为官。
一本本造句1、书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书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让我们了解我们不会的知识,书就像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书就像是一位老师细心地辅导着我们。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采纳!
2、书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书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让我们了解我们不会的知识,书就像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书就像是一位老师细心地辅导着我们。
3、望着这一本本书,我淡淡地笑了。书,在我的生命中,在我成长的路途中,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双眼。多少年后,我仍会记得它们,是它们,将我成长的道路,点缀得芳香弥漫。
4、一本本书,就像一侧装着铰链但未上锁的一只只盒子,装满一张张墨水点点的纸页,令亚历克斯叔叔和我爱不释手。但现在看来,这种书的式样将逐渐被废弃。我孙辈孩子们的很大一部分阅读已经在显示屏幕上进行了。
5、别看那一本本无言的宁静的书,一旦迷上它,你会为那种无与伦比的辉煌所叹服的。
6、总有一天我会把它们从各个角落里收集出来,坐下一本本看完。
7、当你看到一棵棵树木变成一本本作业本,你还忍心写作业吗?
8、每个比较知名的气功师都有一本本功法的专著,从功法到功理到动作的图形。
9、最让男人称心的是一本本书能到位,有一个书架是吊柜式的,被女人整洁地码上了大部头专业书籍。
10、电子时代,我们那一本本应该记载成长历程的、等到老年时借以聊以慰藉的日本记从此尘封于某个角落里,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的“博客”、“空间”。
本本分分造句1 王阿姨和李叔叔为人本本分分,因此小店的生意很兴旺。
2 。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3 两兄弟个性全然不同:一个是脚踏实地,本本分分;一个是充满梦想,总想一鸣惊人。
4 正如她的人生格言一样“本本分分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用微笑为病人撑起一片蓝天”。
5 “牙膏”虽然憨傻,却不耍疯,也不怪诞,本本分分,稳稳重重,衣着也还整洁,风纪扣都扣得严严的,一顶干部帽齐齐整整地戴在头上,一年四季从不脱下。
6 我这辈子本本分分,与人无冤无仇,究竟是谁要下此毒手?
7 母亲王氏勤俭持家,她们都是本本分分的老实人。
8 唐赤眉退出六道轮盘,无法言动,无事可做之下,只得本本分分地盘膝坐定于地藏本尊身旁谛听佛法道理。
9 可话虽如此,做老师的有几个本本分分的?一个个的都似乎要以三寸快烂之舌,搅浑千尺粪坑。
10 我看你们平时本本分分,不招事惹非,所以想帮帮你们。
韦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