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网

第三个字是山的成语

第三个字是山的成语大全

零落山丘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三国 - 魏 - 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阳煦山立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宋 - 胡继宗《书言故事 - 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锦绣山河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
钟鼎山林比喻富贵和隐逸。
宋 - 辛弃疾《临江仙 - 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词:“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宋 -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野蔌山肴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宋 - 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邈若山河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南朝 - 宋 - 刘义庆《世说新语 - 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邈以山河同“邈若山河”。
清 - 谭嗣同《邹砚铭叙》:“而断金之谊,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
避溺山隅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退如山移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吴子 - 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跋涉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跋履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表里山河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积甲山齐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福如山岳岳:高大的山。形容福气像山一样高
宋 -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25卷:“若帝王求道,寿齐三光,千变万化,坐民立亡;福如山岳,为人重爱,修道之者,白日升天。”
盥耳山栖盥耳:洗耳朵。比喻隐居不仕
南朝 - 宋 - 范晔《后汉书 - 崔骃传》:“故土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
百二山河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百二山川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全元散曲 新水令》:“随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点金星瑞云里现。”
湖光山色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渊停山立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清 钱谦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顺祥,笃诫明允,渊停山立,不苟訾笑。”
渊亭山立见“渊渟岳峙”。
海誓山盟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誓:誓言;盟:盟约。也作“山盟海誓”。
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海约山盟见“海誓山盟”。
宋 - 欧阳修《解仙佩》:“问海约山盟何时,镇教人,目断魂飞。”
海盟山咒犹言海誓山盟。
明 - 梁辰鱼《醉太平 - 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咒,都随一江逝水东流。”
海沸山裂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亦作“海沸山摇”。
明 张凤翼《红拂记 髯客海归》:“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发,空跌双靴。”
海沸山摇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
海沸山崩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
元 - 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我呵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
海啸山崩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明 -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河带山砺河:黄河;带:衣带;山:泰山;砺:磨刀石。黄河像条衣带,泰山像块磨刀石。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
北周 - 宇文道《庾信集序》:“河带山砺,贻厥于后。”
水阔山高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明 - 胡文焕《群音类选 - 清腔类 - 山坡里羊一套 》:“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水远山长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
宋 - 辛弃疾《临江仙》:“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水远山遥谓路程遥远。
宋 - 汪元量《忆秦娥》词之七:“心如焦。彩笺难寄,水远山遥。”元 - 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远山遥,须有一个日头走到。”
水软山温形容景色幽雅。
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唐 -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水穷山尽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元 - 丘处机《雪山》诗:“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宋 - 黄庭坚《蓦山溪 -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水碧山青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唐 - 刘禹锡《洛中逢韩七中丞之笑兴口号》:“骆驼桥上苹风起,鹦鹉杯中箸雨青,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问何人。”
水明山秀见“水秀山明”。
宋 - 张先《满江红 - 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水尽山穷同“水穷山尽”。
北周 - 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水宿山行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唐 - 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水剩山残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后以“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
唐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水光山色泛指山水景色。
唐 - 薛用弱《集异记 - 蒋琛》:“山势萦回水脉分,水光山色翠连云。”
气盖山河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怎当得一个是气冲牛斗,一个是气盖山河。”
气壮山河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气压山河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元 - 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
木魅山鬼魅:物老成精。指山林的鬼怪
南朝 - 宋 - 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
木坏山颓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清 - 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03首:“今年闻委化之信,凡在士林,靡不异声同叹……有如木坏山颓。”
斗重山齐斗:北斗星;重:端庄;齐:同,并。像北斗星一样令人敬仰,像泰山一般崇高。形容人才德兼备,享有崇高威望
明 - 胡文焕《群音类选 - 鸣凤记 - 典刑死节 》:“痛追思旧日相随,德业文章,斗重山齐。”
愆戾山积愆:过失;戾:罪过。罪过很多,累积如山
晋 - 陈寿《三国志 - 蜀志 - 刘封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臣委质以来,愆戾山积。”
恩同山岳犹恩重如山。
清 - 蒲松龄《聊斋志异 - 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带砺山河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史记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寄迹山林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
清 - 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回:“虽欲寄迹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大好山河山河:指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
曹靖华《安得一饮贡河水,九泉长眠愿亦足!》:“云山万里,遥望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天幕遮得连一丝微光也不透。”
坐食山空同“坐吃山空”。
明 - 王玉峰《焚香记 - 离间》:“常言道,坐食山空,宁出一斗,莫进一口。自从你来了,弄得我火尽油干。”
坐吃山空只消费不生产;财物堆积如山也会耗尽。
元 秦简夫《东堂老》:“自从俺父亲亡过十年光景,只在家里死丕丕的闲坐。那钱物则有出去,无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坐吃山崩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余,道不得坐吃山崩。”
地远山险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
明 -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地裂山崩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清 - 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
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唐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地动山摧见“地动山摇”。
《敦煌变文集 - 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地动山摇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啸聚山林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我这伙好汉,非比啸聚山林之辈。”
华屋山丘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三国 魏 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半壁山河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李光《集诗述感》:“半壁山河话战争,布衣空负鲁连名。”
众喣山动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相关词语

山东山相,山西出将【意思解释】1.古谓崤山﹑华山以西地区多出名将,崤山﹑华山以东地区多出宰相。
管山吃山﹐管水吃水【意思解释】1.比喻干什么事情﹐就靠什么生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思解释】1.比喻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比喻利用周围现成的有利条件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大山小山【意思解释】1.汉淮南王刘安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或小山﹐犹《诗经》之有《大雅》和《小雅》。见汉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或以为大小﹑小山是人名﹐见汉高诱《<淮南子>序》。后用来称呼同时有名的两兄弟。如南朝梁何点﹑何胤兄弟俱隐遁不仕﹐世号点为"大山"。胤为"小山"。见《梁书.处士传.何胤》。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意思解释】1.喻指另外还有更好的。
山山水水【意思解释】1.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泛指广袤辽阔的大地。
山上有山【意思解释】1."出"字的隐语。语出《玉台新咏.<古绝句>之一》:"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阴山山脉【意思解释】中国东西向主要山脉之一。横贯内蒙古中部,由大青山、狼山等组成。海拔2000米左右。北坡平缓,南侧为断崖。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牧业区和农业区的分界。
燕山山脉【意思解释】华北平原北侧的山脉。在河北省和北京市境内,在潮白河河谷和山海关之间。海拔500~1000米,主峰雾灵山海拔2116米。北京的军都山为其分支。
天山山脉【意思解释】亚洲著名高山。横贯中国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海拔3000~5000米。著名高峰有托木尔峰(7435米)、汗腾格里峰(6995米)等。多冰川。山间有陷落而成的盆地和谷地。中国西北重要林区和高山牧场。
犲山【意思解释】1.传说中的山名。 2.即豺山。在今山西右玉县境。公元402年魏主拓跋珪筑行宫于此。
残山【意思解释】1.谓山将尽处。 2.荒芜的山。
朝山【意思解释】信佛的人到名山大寺进香参拜:朝山进香|老婆婆朝山可虔诚啦。
苍山【意思解释】又称“点苍山”。在云南省大理市西北、洱海西岸。属横断山脉云岭。山势雄伟,十九峰南北并列,主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山顶终年积雪,有古冰川遗迹。山间十八条溪水悬流飞瀑,景色绝佳。山麓有崇圣寺三塔、观音堂、无为寺、罗刹阁等名胜古迹。
触山【意思解释】1.《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后以"触山"喻力大无穷。
长山群岛【意思解释】在黄海北部、辽宁省辽东半岛东南侧。由分属石城列岛、里长山列岛和外长山列岛的五十多个岛屿组成。大长山岛面积最大。海洋岛附近海域为重要渔场。
长山【意思解释】1.秦汉指帝王陵墓。
重于泰山【意思解释】1.比喻意义重大。
重山峻岭【意思解释】1.连绵起伏的高山。
蚕山【意思解释】1.蚕簇的俗称。供蚕结茧用。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三个字是山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靠山吃山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明 -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大山小山原指作品分类,后指同时被称誉的兄弟
汉 - 王逸《楚辞章句 - 招隐士序》:“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
鸿毛泰山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高山大野高峻的山峦,广阔的原野
宋 - 苏辙《上枢密韩大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高卧东山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晋书 - 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青山一发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
宋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零落山丘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三国 - 魏 - 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阻山带河靠山环河。指形势险要。
《汉书 项籍传》:“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
阴山背后①迷信者称阴间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阳煦山立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宋 - 胡继宗《书言故事 - 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闷海愁山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元 施惠《幽闺记 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锦绣河山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数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锦绣江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元 白朴《梧桐雨》第二折:“统精兵直指潼关,料唐家无计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
锦绣山河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
铸山煮海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铜山铁壁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宋史 - 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
铜山金穴比喻极其富有。
清 - 蒋士铨《临川梦 - 访梦》:“少甚獐头鼠目,拥着铜山金穴,驷马高车?”
铜山西崩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南朝宋 - 刘义庆《世说新语 - 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铁证如山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
柳子戏《孙安动本》第四场:“十八张冤状在此,铁证如山,老贼还有何辩!”
铁案如山指罪证确凿;定的案像山那样不能推翻。案:犯罪的纪录或结论。
明 孟称舜《郑节度残唐再创》第一折:“辘辘的似风车样转,道不的铁案如山。”
铁壁铜山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清 - 感惺《游侠传 - 侠圆》:“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钻山塞海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
沙汀《淘金记》二:“只要你干,我钻山塞海总来一个。”
钟鼎山林比喻富贵和隐逸。
宋 - 辛弃疾《临江仙 - 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词:“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宋 -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野蔌山肴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宋 - 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重山峻岭连绵起伏的高山。
《宣和画谱 - 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重山复水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宋 - 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重山复岭谓山峦重迭层接。
明 - 何景明《进舟赋》序:“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
醉玉颓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 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南朝 - 宋 - 刘义庆《世说新语 - 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宋 - 秦观《满庭芳》词:“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醉山颓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 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山颓倒”形容醉态。
南朝 - 宋 - 刘义庆《世说新语 - 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邈若河山同“邈若山河”。
清 - 蒲松龄《聊斋志异 - 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何如也!”
邈若山河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南朝 - 宋 - 刘义庆《世说新语 - 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邈以山河同“邈若山河”。
清 - 谭嗣同《邹砚铭叙》:“而断金之谊,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
避溺山隅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明 - 无名氏《鸣凤记 - 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逾山越海越过山海。谓长途跋涉。
《南齐书 - 高帝纪上》:“人迹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称蕃。”
逼上梁山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退如山移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吴子 - 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连山排海形容数量多、规模大。
清 -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 - 咸丰六年》:“初八日,得大雨四五寸,河水深一尺,蝗仍连山排海而来,不知内地受伤否?”
远山芙蓉远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比喻女子貌美。
清 - 蒲松龄《聊斋志异 - 云翠仙》:“异史氏曰:‘得远山芙蓉,与共四壁,与以南面王岂易哉?’”
还我河山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宋 - 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跨山压海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南唐 -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下卷:“党与既成,则连衡同恶,跨山压海。”
跋涉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跋山涉水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跋山涉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跋履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调虎离山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誓海盟山同“山盟海誓”。
明 -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誓海盟山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誓山盟海同“山盟海誓”。
明 - 胡文焕《群音类选 - 四块玉 - 女相私 》:“顿忘了誓山盟海,顿忘了音书不寄来。”
观者如山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唐 -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观山玩水犹言游山玩水。
《五灯会元 - 法眼宗 - 宝塔绍岩禅师》:“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
覆海移山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敦煌变文集 - 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西山饿夫指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
《梁书 - 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土黜士,名启施于后世。”
西山日迫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元 -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堪叹的是西山日迫桑榆暮,喜的是高堂月旦芝兰聚。”
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宋 - 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相关的造句

山上山下造句1 到了春分,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
2 五泉山,以自己的泉水,养育了山上山下的儿女,她就像一枚定海神针一样,屹立在兰州的南方,看到了它,就好像有一种安全感,就好像爸爸那有力的手掌抱住了我,让我在他的怀里放心的安静的生活。
3 山上山下,全是绿叶茂密的树林,人整天就在树林里走。从树叶稀疏的地方望去,近处的山布满了树林,现出了一片浓绿。远处的山也布满了树林,出现一片苍黑。
4 登高远眺,村里村外,山上山下,密密麻麻的梨花融成了一片白茫茫的花海,连山野都被逮住了。
5 那次战斗打得很激烈,敌我双方伤亡都很重,最后山上山下都是尸体,用血流成河描述并不过分。
6 如今快把地下死尸收拾出去,传话山上山下、山前山后一众强徒,各自散伙,改邪归正,不准再在此地逗留。
7 千山万壑,山上山下沟壑之中,一律都是黑幽幽的,这里生存的花草树木,腾起来的雾霭,一律都是黑幽幽的颜色。源自造句网
8 山上山下雾雨霏霏,烟云缭绕,景象万千,更显得神秘莫测。
9 散落在度假村内山上山下的餐饮点丰富多彩,苔露丝餐吧为山下的客人供应披萨、炸鱼排等西餐和啤酒;还有薰衣草茶寮供应热饮。
10 春是鲜花的笑脸,是泛着淡淡新绿的柳枝在舒展筋骨,是草儿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看世界;春是天空中摇曳着的形形色*的风筝,是那手牵风筝线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的孩子。
大山小山造句(1)任三这才醒悟这时候的交通比前世差得远,不管大山小山,反正山区里都没有大路,刚才过来的时候他就受了很大的罪。
(2)这时西北风更紧,西边的黑云有如大山小山,一座座的涌将上来。
(3)看得出,大山小山的骑术相当娴熟,龙马继续往下冲的过程中又是一枪,两个狼骑兵躲避得非常难看,也不知道有没有负伤。
(4)虽说在过去的两个月里面他走遍了秦岭的大山小山,也找好了布阵地点,但是布置布阵地点,炼制布阵用的阵基材料都要花上他很长得到时间。
(5)林飞虎随后派了大山小山跟着马重山找他的人。




一山还比一山高造句1、你可别夜郎自大了,要知道一山还比一山高。
2、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民谚
3、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小弟甘拜下风!每日轻松一刻。
4、不过,我知道“一山还比一山高”,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演员,我并没有多厉害、多了不起。
5、一山还比一山高除了与大数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无人驾驶汽车还面临着更多细分问题。




山山水水造句1. 他的足迹踏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2. 走过山山水水,脚下高高低低;经历风风雨雨,还在寻寻觅觅;生活忙忙碌碌,获得多多少少;失去点点滴滴,重要的还是祝你开开心心。
3. 感情接力伴你山山水水,缘分天空伴你寻寻觅觅。生活中点点滴滴,与你共同采集。生命中有你,www。
4. 近年来,他东奔西走,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
5. 缘分的天空与你寻寻觅觅,感情的接力陪你山山水水,生活中点点滴滴,与你共同采集,过去的一切皆成美好记忆。浪漫情路,你知我心!情人节快乐!
6. 走过山山水水,脚下高高低低,经历风风雨雨,还要寻寻觅觅,生活忙忙碌碌,收获点点滴滴,愿你开开心心,用心将我铭记,祝情人节快乐!
7. 走过山山水水,脚下高高低低;经历风风雨雨,还要寻寻觅觅;生活忙忙碌碌,获得多多少少,失去点点滴滴,重要的还是端午开开心心。
8. 风风雨雨,沉淀出纯洁的爱,山山水水,漂流过真挚的情,快快乐乐,记载着幸福的生活,长长久久,预示着未来的你和我,老夫老妻,宽慰我们每天的日记,730妻想你,想你念你今天陪伴你。
9. 生活忙忙碌碌,获得多多少少;走过山山水水,脚下高高低低;经历风风雨雨,还要寻寻觅觅;失去点点滴滴,重要的是开开心心!父亲节快乐!
10. 山山水水皆学问,不同情怀在其间。谢灵运放浪山水诗清新,徐霞客万水千山只等闲。我辈虽是寻常人,祖国山河在心间。中国旅游日到了,准备行囊,快乐出发!
靠山吃山造句1.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2. 靠山吃山,吃要山养山。民谚
3.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农民,种好庄稼才是本分。
4. 靠山吃山,实在是吃得毫不含糊,就象有些美食家在各自的"近水楼台"那样吃得心安理得;至于护山养山,则对不住得很,早被许多急功近利的人置之脑后了。
5.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俗话又说:靠山山倒,靠水水干。这次不是天使惹的祸,是人惹的祸。愿你在吃的时候,嘴下留情。
6.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俗话又说: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干;人生只有靠自己的本事来赢取利益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7. 有可能就在觉醒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回归并选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方式,并生活在对大自然的爱与尊重之中。
8. 当地人靠山吃山,于森林中获取食物,燃料、海产品以及药物。红树林成为鱼类的养殖地及生物多样性中心。
9. 但这并不容易,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原木村靠着森林,一片广阔的原始森林,按理说就算这里的人们发财不容易,但也不至于那么穷苦。
10. 于是,一些“聪明”的学校就改辕易辙,靠山吃山,在学生伙食、校服费、书本费、疫苗费等等上下功夫,想方设法“掏”学生口袋里的钱,令人哑然。
韦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