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网

第一个字是言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言的成语大全

言三语四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
言不二价见“言无二价”。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言不尽意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周易 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言不由中见“言不由衷”。
清 - 蒲松龄《聊斋志异 - 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言不谙典谙:熟悉。说话用词不能依据经典
元 -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则见他一时半刻使尽了千方百计,吃紧的理不服人,言不谙典。”
言不达意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明史 - 广西土司传二 - 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言不逮意见“言不达意”。
宋 - 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
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吴子 - 图国》:“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
言中事隐谓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语出《易 - 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语出《易 - 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言为心声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话说得非常确实。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言之成理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言之无物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清 梁启超《刘蜕集 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言之有序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言之有故所说的话有根据。
清 - 魏源《默觚下 - 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
言之有物物:指内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谆谆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言之过甚话说得太过头了。
茅盾《追求》四:“自然外边人是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总得注意。”
言人人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言从计听见“言听计从”。
清 - 洪昇《长生殿 - 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言从计纳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汉 - 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言从计行见“言行计从”。
《新唐书 - 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言传身教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言信行果见“言必信,行必果。”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 - 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言出法随言:话;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言出祸从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后汉书 - 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言出祸随见“言出祸从”。
《明史 - 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言十妄九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元 - 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言发祸随同“言出祸从”。
唐 - 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言听事行谓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韩非子 - 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言听行从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鹖冠子 - 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言听计从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言听计用同“言听计从”。
《史记 -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言听计行同“言听计从”。
《新唐书 - 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言听谋决谓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清 - 昭槤《啸亭杂录 -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绎堂制府以为能,言听谋决。”
言和意顺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清 -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们两口儿言和意顺,从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言外之味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王国维《人间词话》二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
言外之意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言多伤幸见“言多伤行”。
元 - 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他那里问言多伤幸,絮得些家宅神长是不安宁。”
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元 - 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言多必失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言多语失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清 - 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
言归于好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言归和好同“言归于好”。
《清史稿 - 世祖纪一》:“昔之疆场用兵,本冀言归和好。不幸寇凶极祸,明祚永终。”
言归正传归:回到;正传:本题或正题。原为旧时小说常用的套语;把话回到正题上来。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和尚一看不对头,赶紧言归正传,预备说完了好告辞。”
言必有中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言必有据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鲁迅《故事新编 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清 - 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言扬行举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言提其耳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诗 - 大雅 -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启觉。”
言文行远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明 - 张溥《〈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言方行圆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汉 - 王符《潜夫论 - 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言无二价原指卖商品时价格没有虚头;不讨价还价。后也泛指说出话来;不再改变。也作“口不二价”。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言无伦次语言杂乱无章。
明 - 李开先《亡妻张宜人散传》:“言无伦次,事无统纪。”参见“语无伦次”。
言来语去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元 - 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言气卑弱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言清行浊言辞高洁,行为卑污。
唐 - 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言犹在耳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言笑不苟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诗 - 卫风 -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毛传:“晏晏,和柔也。”
言笑自如见“言笑自若”。
清 - 方苞《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介墓志铭》:“群夷纵火,牛街镇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烛天。公言笑自如,日夜为守战计,贼不敢逼。”
言笑自若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三国志 - 蜀志 - 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 - 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元 - 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言简意少简:简练;简洁。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言简意深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清 - 赵翼《瓯北诗话 - 陆放翁诗》:“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
言简意该见“言简意赅”。
清 - 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言简意赅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言类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南朝 - 齐 - 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言约旨远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太平御览》卷六一七引晋 - 郭澄之《郭子》:“言各有隔而不通处,张忽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便足以畅彼我之怀。”
言者不知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言者弗知见“言者不知”。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言者谆谆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言而不信见“言而无信”。
《淮南子 - 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言而无信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言而有信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言芳行洁谓言行高洁。
清 - 方文《赠别周颖侯》诗:“言芳行洁师古人,白玉不肯污纤尘。”
言若悬河见“言类悬河”。
《北史 - 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相关词语

假言选言推理【意思解释】通常指“二难推理”。见“二难推理”(7页)。
假言直言推理【意思解释】第一个前提是假言判断,第二个前提和结论都是直言判断,分别肯定或否定该假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的推理。
里言不出,外言不入【意思解释】1.谓说话要分清内外,不可逾越。古代礼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故云。语本《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引申谓治家谨严。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意思解释】1.凡有所知,都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言言【意思解释】1.指欢言。 2.高大貌﹔茂盛貌。 3.用言语表达。 4.句句。
言言语语【意思解释】1.谓啰里啰嗦﹐说个不停。 2.犹言说三道四。
选言直言推理【意思解释】第一个前提是选言判断,第二个前提和结论都是直言判断,分别肯定或否定该选言判断的一个或几个选言支的推理。
成言【意思解释】1.订约,成议。 2.形成完整的论断。
沈默寡言【意思解释】1.性情沉静,很少说话。
出言吐词【意思解释】1.见"出言吐气"。
倡言【意思解释】1.首先陈述某种意见;提倡。 2.扬言。
陈言老套【意思解释】1.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长短言【意思解释】1.犹长短句。
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意思解释】1.《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后因以为典实﹐谓谗言多﹐使人惑乱。
谶言【意思解释】1.古代巫师﹑方士等以谶术所作的预言。
长言【意思解释】1.引长声音吟唱。语出《礼记.乐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郑玄注﹕"长言之﹐引其声也。" 2.汉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与"短言"相对。
詶言【意思解释】1.答言﹔酬答。
辞言【意思解释】1.言辞。
诚言【意思解释】1.装出一副诚意样子的话语。 2.约定的话。 3.真诚的话。
词言【意思解释】1.文辞。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一个字是言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默默无言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元 - 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黑言诳语犹言胡言乱语。
清 - 李塨《原道》:“异端乃曰道生天地,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道为天地前一物矣。天地尚未有,是物安在哉?且独成而非共由者矣,何以谓之道哉?谁生之哉?道家黑言诳语,大率类此。”
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风言风语毫无根据的议论。指带有讽刺性或恶意中伤的言论。也指私下议论或暗中透露;散布某种说法。
汉 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狂误。”
风言雾语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电,很为着急,在省城里叠派干员侦查,虽有些风言雾语,到底探不出个实在。”
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汉 - 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风言影语捕风捉影的话语。
清 -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 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风言俏语俏语:俏皮话。打情骂俏的话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雯青本是花月总持、风流教主,风言俏语,从不让人。”
风尘之言指蜚短流长的言语
《魏书 - 王慧龙传》:“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顿腹之言犹言肺腑之言。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3回:“骂得王庆顿口无言,插烛也似磕头求方便。”
顾而言他见“顾左右而言他”。
《扫迷帚》第二一回:“那三人见话不投机,便顾而言他。”
面从背言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
唐 - 吴兢《贞观政要 - 政体》:“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
面从后言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
晋 - 陈寿《三国志 - 蜀志 - 蒋婉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静言庸违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
《尚书 - 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静言令色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靖言庸违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诏书之意,靖言庸违,象龚滔天。”
靖言庸回同“靖言庸违”。
《尚书 - 尧典》:“静言庸违。”
难言兰臭难言:谈不上;臭:味;兰臭:像兰花一样的香味。指气味相投的朋友
《周易 - 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难言之隐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隐忍不言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清 归庄《与季沧苇侍御书》:“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隐忍不言。”
陈言肤词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马南邨《燕山夜话 - 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陈言老套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三:“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的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
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明 - 天然痴叟《石点头 - 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闳言高论见“闳言崇议”。
宋 - 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故其间钜人硕德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恃其所载之在文也。”
闳言崇议博大高远的议论。
《汉书 - 扬雄传下》:“若夫闳言崇议,幽微之涂,凙难与览者同也。”
闲言闲语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明 -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街坊上很有些闲言闲语。”
闲言长语议人长短的唠叨话。
宋 - 沈瀛《减字木兰花》词:“昏如醉酒,羞见总龟灵且寿。笑杀常何,空有闲言长语多。”
闲言赘语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秦牧《艺海拾贝 - 鹩哥的一语》:“一句千锤百炼、寓意深远的说话,就抵得许许多多不着边际的闲言赘语。”
闲言碎语①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②与正事无关的话。
明 - 冯惟敏《正宫端正好 - 徐我亭归田》:“一个道紧急军情奉火牌,闲言碎语须耽待。”
闲言淡语①无关紧要的话。②同“闲言冷语”。
马烽《吕梁英雄传》:“这些闲言淡语,只当作一段开台锣鼓吧!”
闲言泼语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
宋 - 郭应祥《鹊桥仙 - 丁卯七夕》词:“独怜词客与诗人,费多少闲言泼语。”
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白雪遗音 - 马头调 - 烟花场》:“坑完了你,休想交欢,闲言冷语,骂地呼天。”
闭口无言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明 -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 -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闭口不言闭住嘴巴不言语;指有话不说。
西汉 桓宽《盐铁论 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钳口不言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庄子 - 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金石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白雪遗音 马头调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将你劝,休嫌絮烦。”
金石之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1回:“兄长金石之言,小弟当铭刻肺腑。”
金玉良言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金玉之言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金口御言同“金口玉音”。
聂绀弩《独夫之最后》:“一个大人物,真像金口御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重厚寡言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金史 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明 - 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是我一时愚蠢,不是了,酒后失言,反被那婆娘瞒过了,怪兄弟相闹不得。”
遣言措意同“遣辞措意”。
宋 -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造言生事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孟子 - 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宋 - 朱熹集注:“好事,谓喜造言生事之人也。”清 - 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只消说他造言生事,顶名告他一状,不怕不拿大锭大帛出来买静求安。”
造言捏词捏造虚假的言词。
明 - 李贽《穷途说》:“今既乱以皮鞭打常闻矣,犹然不得快活,复怨怒上山,造言捏词。”
逆耳良言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史记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逆耳之言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史记 -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退有后言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尚书 - 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汉 - 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
轻言轻语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明 -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3回:“不许你在汉子跟前弄鬼,轻言轻语的。”
轻言软语见“轻言细语”。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娘们又用软手段,体贴他,笼络他,跟他轻言软语地说道。”
轻言肆口说话轻率、放肆。
《旧唐书 - 张玄素传》:“近代宋孝武轻言肆口,侮弄朝臣,攻其门户,乃至狼狈。”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们好像是久别重逢,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和藏在这些轻言细语后边的无限的担心。”
轻言寡信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明 - 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你不要非真当假,大丈夫言出无差,轻言寡信休要耍。”
软语温言温和的话语。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十四:“每逢女儿挨了爸爸骂,陈妈总要软语温言,劝慰几句,生怕她受了委屈。”
身轻言微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后汉书 - 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后汉书 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相关的造句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造句1、古人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意思是说,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
2、时评家不可能一言兴邦,也断不至于一言丧邦。
3、“一言兴邦”与“一言丧邦”,连起来就是这个意思。
4、正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就因为民进党一纸不实文宣,令农民们损失严重。
5、“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事绝不会有,因而杂文家不能自视过高,认为自己代表正义,代理真理,否则就是妄自尊大,自讨没趣。
6、传说中,大人物可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普通凡人的话虽没那么大的能量,却完全可能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家的命运。
7、我早已过了一言兴邦和一言丧邦的某种自恋或自信。
8、古哲有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就是这个意思。

10、因为他一个人的话语,虽然不至于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程度,但会影响到千千万万人是确凿无疑的。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造句1、我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别的艺人是演出前尽量保持神秘,而他却似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完全忘记了做好保密措施。
3、彭玉麟听了,方才答道:"既承这般知遇,标下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一切大事,仍求大人主持。"。
4、还有什么想问的,只要你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5、在学生争论时,我没有轻易裁判,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7、他性格直爽,遇事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8、虽然用词极为谨慎,但李英爱对记者的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为其他韩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9、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就当事人而言,保证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对最终的结果不会产生抱怨。
10、学术上,一刃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言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错了,欢迎批评,可以是板砖。
11、胡大夫为人坦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工作细致认真,使我们深受感动。
言外造句(1)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
(2)结构是对两个内容的否定,也说时间和钱花得都不值,言外之意这部电影根本不值得一看。
(3)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
(4)意在言外,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看这部片子。
(5)让他有时间和空间自己成长。言外之意好像是说不应该拔苗助长[http://
(7)感悟积累生活的点滴,做到"情附物上,意在言外。"。
(8)因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爷爷当年意在言外地走出家门,到延安参加了革命。
(9)深层次聆听,积极观察,解读非语言信息,并感知言外之意。
(10)有些英语谚语意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
(11)古诗中的含蓄艺术,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不言谢造句1、大恩不言谢,以后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尽管说!
2、人们都说大恩不言谢,又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谢还是不谢?好为难!那今儿就不谢天不谢地,只谢朋友,谢谢你风雨一路的陪伴。感恩节快乐!
3、大恩不言谢,我就是结草衔环,也不足为报。
4、大恩不言谢,我爱你,姐妹。七微
4、造句 网http://

6、海上升明月,又逢感恩节。情深不言谢,祝福声切切。一祝事业顺,二祝身体棒,三祝爱情美,四祝家庭和,感恩节快乐!
7、柳贤弟,大恩不言谢,愚兄今天借单大哥的美酒敬你一怀,谢谢你,谢谢你救我一命,请……
8、大恩不言谢,大蛇又救了天养一命,天养口中呢喃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感到眼角微微有些湿润。
9、如此素雅便听公子的,有道是大恩不言谢,李公子雅量高致,是我俗套了!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造句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二、袁中郎说,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是无癖之人。
三、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四、传闻黄如论很好学,三日不学,他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五、黄山谷谓人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六、宗旨意识不强,对待群众没有春天般的温暖,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七、“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八、白羽,在30年代自我嘲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仅仅能够伏案握管,怎能生存?【收藏此页】【大。
九、“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十、古人曾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造句网
韦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