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网

第二个字是于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于的成语大全

鸣于乔木《诗 - 小雅 -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诗 - 小雅 -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难于上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陷于缧绁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指被关进监牢。
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若非二哥众位把船相救,我等皆被陷于缧绁。”
鄙于不屑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迫于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
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第五章:“于新法典编纂之必要迫于眉睫。”
迁于乔木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诗经 - 小雅 - 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宋 无名氏《释常谈 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询于刍荛与樵夫商议事情,意谓不耻下问。
《诗经 - 大雅 -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著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老于世故老于:老练;有经验;世故:处世的经验。老练而又富于处世经验。
唐 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
罢于奔命罢:通“疲”,疲乏;奔命:奉命奔走。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春秋 - 鲁 - 左丘明《左传 - 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立于不败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疲于奔命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熔于一炉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溢于言外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叶圣陶《倪焕之》:“郑重叮咛的意思,溢于言外。”
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涩于言论形容说话迟钝。
《宋书 - 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韩非子 - 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毁于一旦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死于非命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止于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格于成例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果于自信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列子 - 汤问》:“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拟于不伦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陈寅恪《论再生缘》:“能读英文者,颇怪其拟于不伦。”
托于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元 - 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急于求成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急于星火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晋 - 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事功指做事急于求成。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缔克,急于事功……”
富于春秋谓年少,年轻。
《史记 - 曹相国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定于一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史记 - 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安于磐石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战国 赵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安于盘石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杨倞注:“磐石,盘薄,大石也。”
安于现状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安于故俗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安于所习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安于一隅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坐于涂炭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危于累卵比垒起的蛋还危险。喻极其危险。
《战国策 - 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汉 -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后汉书 - 申屠刚传》:“国家危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刑于之化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诗 大雅 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出于水火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出于无奈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隋史遗文》四回:“本待砍你狗头,怜你也是贫民,出于无奈,饶你去罢!”
出于意表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唐 - 张读《宣室志》卷四:“一夕,风月晴莹,有扣门者,出视之,见一丈夫,衣冠甚伟,仪状秀逸。乔延入与坐,谈议朗畅,出于意表。乔重之,以为人无及者。”
出于意外见“出于意表”。
《黄绣球》第四回:“自想这件事真出于意外,必须自家投到,中诉明白,不能平白地叫妻子良受诬辱。”
亏于一篑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
《尚书 -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严于律已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严于律己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作“严以律己”。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相关词语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意思解释】1.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淮南子.兵略训》:"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无忌惮。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解释】1.同"青出于蓝"。
于蔿于【意思解释】1.歌曲名。为唐人元德秀所作。 2.泛指歌曲。
誾誾于于【意思解释】1.和乐自得貌。
于于【意思解释】1.自得貌。 2.相属貌。 3.多难貌,屈曲貌。
单于【意思解释】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单于”是广大之意。
重于泰山【意思解释】1.比喻意义重大。
处于【意思解释】1.亦作"处于"。 2.处在某种地位或状态。
存十一于千百【意思解释】1.谓亡多而存少。
单于【意思解释】1.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2.曲调名。
唱于【意思解释】1.语出《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成玄英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也。"后比喻起带领或倡导作用。
出于意表【意思解释】1.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于意外【意思解释】1.见"出于意表"。
淳于【意思解释】1.复姓。战国齐有淳于髡。见《孟子.离娄上》。
安于盘石【意思解释】1.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1.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取。
罢于奔命【意思解释】1.原谓因受命到处奔走而精疲力尽。后以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
濒于【意思解释】1.见"濒于"。
毕其功于一役【意思解释】1.谓将本应分期分批做的事情一举全部完成。 2.以形容急于求成。
不至于【意思解释】1.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二个字是于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鸿渐于干《易 - 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
《易 - 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
鸣于乔木《诗 - 小雅 -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诗 - 小雅 -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食方于前同“食前方丈”。
明 - 冯梦龙《智囊补 - 闺智 - 陈子仲妻》:“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
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宋 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难于上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陷于缧绁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指被关进监牢。
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若非二哥众位把船相救,我等皆被陷于缧绁。”
问道于盲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鄙于不屑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周易 - 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迫于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
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第五章:“于新法典编纂之必要迫于眉睫。”
迁怒于众迁怒:受甲的气向乙发泄。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清 - 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于众。”
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论语 - 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迁于乔木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诗经 - 小雅 - 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宋 无名氏《释常谈 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询于刍荛与樵夫商议事情,意谓不耻下问。
《诗经 - 大雅 -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言归于好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萧逸《龙吟曲》第九章:“尤其是一个自尊心重的人,见弃于人,那种伤感是非常沉重的!”
行成于思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藏巧于拙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明 - 洪应明《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著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胫大于股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胆大于身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 - 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语出《旧唐书 - 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聊胜于无聊:稍稍;稍微。比完全没有稍微好一些。
晋 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耿耿于怀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
宋 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耿耿于心耿耿:有所悬念而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余拟为一诗,而其理精微,笔力不足以阐发,凡数易稿,皆不自惬,至今~。”
而胜于蓝青:靛青;蓝:草名。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清 - 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
老于世故老于:老练;有经验;世故:处世的经验。老练而又富于处世经验。
唐 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
罢于奔命罢:通“疲”,疲乏;奔命:奉命奔走。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春秋 - 鲁 - 左丘明《左传 - 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立于不败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福生于微微:小数名,长度为0.000001寸或圆度的六十分之一秒。福佑生于细微的小事件中
汉 - 刘向《说苑 - 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祸生于忽忽:古代长度单位,1尺=10寸,1寸=10分,1分=10000忽。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
汉 - 刘向《说苑 - 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示贬于褒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
疲于奔命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玉汝于成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宋 - 张载《西铭》:“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独异于人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燕燕于归谓女子出嫁。语本《诗 - 邶风 - 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语出《诗 - 邶风 - 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燕巢于幕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熔于一炉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溢于言外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叶圣陶《倪焕之》:“郑重叮咛的意思,溢于言外。”
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涩于言论形容说话迟钝。
《宋书 - 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左传 - 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韩非子 - 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毁于一旦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死于非命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止于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格于成例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染指于鼎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枝大于本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果于自信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列子 - 汤问》:“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木秀于林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
三国 - 魏 - 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无补于事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宋 - 朱熹《朱子语类 - 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无济于事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
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无动于衷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无动于中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新发于硎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相关的造句

青出于蓝更胜于蓝造句1、新游戏你很快就上手,并且展现天份,不久你就能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2、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刘洪涛看来,应该青出于蓝更胜于蓝才对。
3、许玮玲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对于拓展人生视野,与父母相较毫不逊色。
4、都说青出于蓝更胜于蓝,我觉得90后的世博一代有更灿烂的前程,同时也肩负更重要的责任。
5、第二代、第三代作家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两代人。
6、由于婚纱摄影技术的发达,韩式婚纱照的拍摄已不输发源地韩国,甚至有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之势。
7、国民党民代邱毅日前指出,在狱中的陈水扁应该要怨叹,怎么陈致中比自己更大奸大恶,实在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8、年纪轻轻,不走正道,不务正业,不学好的,这种小青年,少幺爸,操社会,比那些老打滚更胜一筹,堪称“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8、造 句 网
9、娇小的她自称“小辣椒”,祖父曾任四届县议员,父亲曾仁宗任两届市议员,从小学就帮祖父和父亲跑腿,打出“政治家族第三代,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于己于人造句1 除非接受心理测试者试图逃避刑事责任,或是设想自己于己于人会构成危险,否则证实自己“常态”的想法还是情有可原的。
2 节俭:花钱必须于己于人有益;换言之,切忌浪费。
3 文礼楼酒家是在于己于人1979年创办.
4 争取快乐并不是自私的,反而于己于人都是一种责任。
5 于己于人,了解承诺的力量,相信自律的回报,谙熟信念的意义。
6 事先查核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不要存在着碰运气的念头,这是对己、对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于己于人都有利。
7 如果我们修持爱、慈悲、非暴力这些良善的品质,此生将变得于己于人都更有益,因此生命将变得非常有意义。
8 这种跨专业的角色错乱,实际上就是行业的短视投机份子,长期来看,于己于人都是不利的。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造句(1)为官重德,名彰千秋,昭及后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追名逐利,不配作领导干部。
(2)做人低调,意味着谦虚谨慎、意味着不争名于朝、不争利于市,意味着不张扬、不浮夸。
(3)龚大主任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大忙人,我们咋敢请?
(4)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虎视眈眈,其欲逐逐,“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5)在历史上,有两句话叫“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6)“在学术名下,充斥着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喧嚣。
(7)这种精神境界是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做不到的。
(8)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又怎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金秋送爽,天高云淡。
(9)这就使本来就是”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官场更加腐朽不堪,对干部的教育无疑于饮鸩止渴。
(10)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造句1.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可是千百年前就有的了。
4.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话可是至理名言!早上的空气极好,李沐伸了个懒腰打开了门。
5.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说到了贵族的时候老比斯明显的露出了不屑并给予了辛辣的讥讽,这个世界的贵族想必也如中世纪的欧洲贵族一般无能贪婪吧,正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讷于言,敏于行造句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印象当中,庆邦是个讷于言,敏于行的人.
四、‘讷于言而敏于行’,提醒你现在已经是主妇,以后请尽量把那高贵的头颅低下来看看民生,理论煮不了汤喝。
五、我是那种讷于言敏于行、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人,平时少言寡语,显得很酷似的,关键时刻,总能发表与众不同的言论而著名。
六、相反他觉得“刚毅木讷近仁”,倡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由此才能达到脱俗的境界。
七、赵无锋倒是个讷于言敏于行的君子,动作极快,半只山鸡眼看只剩个大把腿。
八、讷于言敏于行”,咬人的狗不叫,这正是我能够笑到最后取得胜利的原因。

十、殊不知,讷于言而敏于行乎?圣人是想告诉我们,多做事来少说话。
韦编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